气虚,为中医名词术语。是指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。所谓气,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,由肾中的精气、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清气共同结合而成。气虚分为轻症或者重症中气虚的轻症主要表现在消化方面,如食后腹胀、食欲不佳、胃脘胀痛、反酸、打嗝嗳气,这都是脾胃功能减退的表现。脾主升、主运化、主通血,当中气虚不足,脾胃功能虚弱,脾主运化,水谷精微,脾主运化血液的功能都会相对减弱,所以说中气不足,中证引起心血不足,肝血不足引起身体的营养状态缺失,引起内脏下垂,引起出血。
一、肺气虚
肺主气,司呼吸,外合皮毛,通调水道。肺气虚,则其主宣降、司呼吸、抵御外邪的作用就会减弱,出现短气自汗、声音低怯、咳嗽气喘、胸闷,甚至水肿,小便不利等病症。
二、肾气虚
肾居腰府,藏精气,司二阴开合。精气充五脏而上荣于脑髓。肾气亏虚,失于荣养,见神疲乏力,眩晕健忘,腰膝酸软乏力,小便频数而清,白带清稀,舌质淡,脉弱。肾不纳气,则呼吸浅促,呼多吸少。